• 曲高和寡
  • 曲高和寡

注音:

ㄑㄩˇ ㄍㄠ ㄏㄜˋ ㄍㄨㄚˇ

漢語拼音:

qǔ gāo hè guǎ

釋義:

曲調愈高雅,跟著唱和的人就愈少。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。語本戰國楚.宋玉〈對楚王問〉。△「下里巴人」、「陽春白雪」

典源:

戰國楚.宋玉〈對楚王問〉(據《文選.卷四五.對問》引)楚襄王問於宋玉曰︰「先生其有遺行與?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?」宋玉對曰:「唯,然,有之。願大王寬其罪,使得畢其辭。客有歌於郢1>中者,其始曰下里巴人2>,國中屬3>而和4>者數千人;其為陽阿薤露5>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;其為陽春白雪6>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;引商7>刻羽8>,雜以流徵9>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。是其曲彌10>高,其和彌寡。……夫聖人瑰意琦行,超然獨處;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!」〔注解〕(1)郢:音|ㄥˇ。地名,春秋時楚國的都城,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。(2)下里巴人:此指通俗的歌曲。見「下里巴人」。(3)屬:音ㄓㄨˇ,跟隨。(4)和:音ㄏㄜˋ,聲音相應,這裡指唱和的意思。(5)陽阿薤露:此指介於高雅及通俗間的歌曲。(6)陽春白雪:此指高雅的歌曲。見「陽春白雪」。(7)引商:加長商音。(8)刻羽:削減羽音。(9)流徵:為徵音的流轉變化。徵,音ㄓˇ。(10)彌:更加。

典故說明:

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著名文學家,善於辭賦,作品有〈九辯〉〈招魂〉等,與屈原並稱「屈宋」。關於宋玉的生平,今存甚少,且互相矛盾,依《史記.屈原列傳》末尾所記,可知宋玉應是屈原的一個後輩,曾向屈原學習,但因出身寒微,而致仕途蹇困。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:「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,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?」宋玉擅長言論,馬上就說:「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,讓我先講一段故事。」楚襄王答應了,於是宋玉便說道:「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,在市集中唱著下里、巴人這些通俗的歌曲,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;後來他改唱陽阿、薤露等比較不俗的歌曲,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;等到他唱起陽春、白雪這種高妙、優雅的歌曲,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,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。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,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,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。同樣的,那些批評我的人,不過是些平庸之輩,怎麼能夠欣賞、了解我的為人呢?」後來「曲高和寡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。

書證:

01.三國魏.劉劭《人物志.效難》:「或曲高和寡,唱不見讚;或身卑力微,言不見亮。」02.三國魏.阮瑀〈箏賦〉:「君子之行也,慷慨磊落,卓礫盤紆;壯士之節也,曲高和寡,妙伎難工。伯牙能琴,於茲為朦。皦繹翕純,庶配其蹤。延年新聲,豈此能同。」03.宋.劉克莊《後村先生大全集.卷一二四.啟.陳提刑》:「某情懷牢落,瞻視昏花。墨妙筆精,自可供清平之調;曲高和寡,若為賡幼眇之音。」04.元.耶律楚材〈評唱天童拈古請益後錄序〉:「雪竇拈頌佛果評唱之擊節,《碧巖錄》在焉;佛果頌古圓通善國師評唱之覺,《海軒錄》在焉。是臨濟、雲門互相發揚矣!獨洞下宗風未聞舉唱,豈曲高和寡耶?抑亦待其人耶?」05.《老殘遊記二編.第五回》:「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雲,從沒有人說起逸雲,可知道曲高和寡呢!」

用法說明:

【語義說明】比喻無法引起大眾的共鳴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知音難得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 <01>這是一場通俗音樂會,所挑選的曲子不宜曲高和寡。<02>這種無伴奏的清唱音樂,由於曲高和寡,根本沒有市場。<03>也許你的文章論點太過深奧了,曲高和寡,所以被退稿。<04>我們要將曲高和寡的古典音樂普及化,讓更多人來接受它。<05>我看他的書所以賣不出去,不是曲高和寡,而是文筆有問題吧!<06>這部電影的內涵過分深奧隱晦,曲高和寡,恐怕能夠看懂的人不多。<07>我有我對音樂的堅持,總不能因曲高和寡,就降低標準來取寵聽眾。<08>在一切講究速食的文明環境中,藝術創作者難免感到曲高和寡的苦悶。<09>這篇論文的見解相當精闢,只可惜曲高和寡,所以很少人能真正了解它的創意。

近義:

陽春白雪

反義:

一唱百和 下里巴人

參考語詞:

唱高和寡 調高和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