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一勞永逸
  • 一劳永逸

注音:

| ㄌㄠˊ ㄩㄥˇ |ˋ

漢語拼音:

yī láo yǒng yì

釋義:

「一勞永逸」之「一」,典源作「壹」。「壹」同「一」。經過一次的勞苦,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。語本漢.揚雄〈諫勿許單于朝疏〉。

典源:

漢.揚雄〈諫勿許單于朝疏〉(據《漢書.卷九四.匈奴傳下》引)且夫前世豈樂傾無量之費,役無罪之人,快心於狼望之北哉?以為不壹勞者不久佚1>,不蹔費2>者不永寧,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,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而不悔也。至本始之初,匈奴有桀心,欲掠烏孫,侵公主,乃發五將之師十五萬騎獵其南,而長羅侯以烏孫五萬騎震其西,皆至質而還。時鮮有所獲,徒奮揚威武,明漢兵若雷風耳。雖空行空反,尚誅兩將軍。故北狄不服,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。〔注解〕(1)佚:通「逸」。(2)蹔費:短時間的花費、費心。蹔,音ㄓㄢˋ,同「暫」。

典故說明:

漢哀帝建平年間,匈奴首領單于上書,表示願意向漢朝進見、進貢。當時正好哀帝有病在身,有些大臣們就說,以前在宣帝、元帝時,單于進見,國家就發生了變故。皇上陷於兩難,與公卿們研商後,決定不允許匈奴進見。這時,揚雄上書諫言,內容是說:單于上書請求進見,而國家卻不允許,與匈奴之間的仇怨就會從此開始。因而列舉了秦朝以來對於匈奴問題的處理,總是花費了許多心力、財力和物力,才得以解決。並不是前朝樂於花費大量的資源,去和匈奴周旋,而是因為如果不經過一次的勞苦,就無法得到安逸;不花費短暫的財力、物力,就得不到永久的安寧。而匈奴一直是中國歷來最大的問題,前朝一向很重視,所以現在也不應該輕視。既然匈奴願意進見,就不應當拒絕,才能在禍亂發生之前,給予適當的處理,以遏阻邊境戰亂的發生。後來「一勞永逸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指經過一次的勞苦,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。

書證:

01.《齊民要術.卷三.種苜蓿》:「此物長生,種者一勞永逸。」02.《齊民要術.卷五.種榆白楊》:「斫後復生,不勞更種,所謂一勞永逸。」03.《魏書.卷五一.皮豹子列傳》:「卿等表求來年築城,豈不更勞兵將?孰若因今兵勢,即令就之,一勞永逸,事不再舉也。」04.唐.杜牧〈賀平党項表〉:「是以不暫費者不久寧,不一勞者不永逸。」05.唐.陸贄〈慰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〉:「卿等宜遞相慰勉,叶力同心,互相提攜。……一勞永逸,固不合辭。」06.《醒世恆言.卷三○.李汧公窮邸遇俠客》:「看你枉做了個男子漢,這些事沒有決斷,如何做得大官?我有個捷徑法兒在此,到也一勞永逸。」07.《兒女英雄傳.第二五回》:「到底與其聘到別家,萬一弄得有始無終,莫如娶到我家,轉覺可期一勞永逸。」08.《老殘遊記.第一四回》:「如果可以一勞永逸,何不另酬一筆款項,把百姓遷徙出去呢?」

用法說明:

【語義說明】經過一次的勞苦,就能獲得永久的安逸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一舉即成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任何工程的基礎都要建得牢固,才能一勞永逸。<02>把屋頂重新翻修,才是防止漏水一勞永逸的方法。<03>別以為我們今天的妥協,就可以將問題一勞永逸地解決。<04>為了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土石流的災患,我們決定遷村。<05>這問題不宜如此拖拖拉拉,得想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才行。<06>不去固根保本,一味搶短線,求近利,怎會是一勞永逸的良策?<07>要一勞永逸地解決當地的水患,只有在沿河築起一道高堤這個方法了。<08>考進了公家機構,並不等於一勞永逸,你還得不斷地進修,提升自我。

參考語詞:

一勞久逸 暫勞永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