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首字:


注音一式:

ㄎㄨㄥˇ

漢語拼音:

kǒng

漢語拼音數字:

kong3

釋義:

[動] 1.害怕、畏懼。如:「驚恐」、「惶恐」、「爭先恐後」、「有恃無恐」。《史記.卷七七.魏公子傳》:「魏王恐,使人止晉鄙,留軍壁鄴。」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驢一鳴,虎大駭遠遁,以為且噬己也,甚恐。」 2.威脅、使害怕。如:「恐嚇」。《漢書.卷八○.宣元六王傳.淮陽憲王劉欽傳》:「王不許,博辭去,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,博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。」唐.賈島〈暮過山村〉詩:「怪禽啼曠野,落日恐行人。」 [副] 大概、或者。表疑慮不定的語氣。如:「恐怕」、「恐未必如此」。唐.崔顥〈長干曲〉四首之一:「停船暫借問,或恐是同鄉。」&97d6._104_0.gif;&97d5._104_0.gif;恐、驚、畏、懼四字相似而有別。其中「畏」與「懼」是同義詞,均作怕或害怕解釋。「畏」多作及物動詞,而「懼」多為不及物動詞。「懼」當及物動詞時,常是使役用法,為使……害怕的意思。另外,「畏」有敬佩折服的意思,「懼」卻沒有。「恐」與「懼」亦是同義詞,但「恐」比「懼」更具加強作用,常表示大禍將屆,慌亂不知所措,今有「恐怖」一詞表其嚴重性。而「驚」主要是內心突來的感受,是外界刺激所促成的,使心受震撼,不一定是害怕恐懼的意思。

部首外筆畫數:

6

總筆畫數:

10

異體字: